2019年的招生举例说明: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和中国政法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规划,我校2019年继续开展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现将具体方案公布如下。
一、招生计划
2019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程序,择优录取。2019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计划不超过20人,按照招生计划签约。文理兼收,外语语种仅限英语。招生专业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翻译、新闻学、应用心理学、工商管理、国际商务、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金融工程(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网络与新媒体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治信息管理方向),共20个专业。
本年度招生项目为男子排球、男子羽毛球、女子羽毛球、男子乒乓球、女子乒乓球和男子足球,最终根据考生测试实际水平和运动队发展需要协调各项目招生计划、确定签约人数,宁缺毋滥。
西南政法大学 总共有2个校区,分别为 西南政法大学 沙坪坝校区和渝北校区。
一、西南政法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
沙坪坝校区地址:烈士墓壮志路39号-41428。
西南政法大学 渝北校区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回兴镇宝圣大道301号。
二、西南政法大学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 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中西部地区*的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大学,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 西南政法大学 。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经******政法委员会、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成为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重庆市*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也实现了全国法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我校增列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历经72载的励精图治,学校恪守“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坚持“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凝练出“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已形成以法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学校具有招收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港澳台侨联合招生、香港免试生、*保送生及台湾免试生招生资格。办学72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是全国培养法治人才最多的高校,有8位校友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和中共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近90位校友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曾任或现任国家首席、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的西政毕业生有50余位。在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武汉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等全国知名高校法学院中,均有西政毕业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学生辩论队曾在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大学生辩论赛、全国WTO模拟法庭竞赛等活动中获*,学生艺术团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学生在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全国大学生武术散打和太极推手锦标赛、全国啦啦操联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得省部级以上竞赛*170余个。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入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100强。
学校现有沙坪坝校区、渝北校区和宝圣湖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共3000余亩。其中,渝北校区为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心,沙坪坝校区为继续教育和干部培训基地,宝圣湖校区为科研和创新创业基地。现有在校学生24000余人,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包括国家“*”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杰出*法学家、全国*翻译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英才”计划人选、重庆市“巴渝学者”计划人选、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近年来,学校涌现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先进集体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先进个人。
办学两年来,我院有40多名*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评比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我院体育教师关洪国在国际“城市之间”中国区总决赛获得金杯,并赴法国参加“城市之间”国际总决赛;蔡旭教授荣获中国晚报协会授予的“中国晚报杰出贡献奖”;余正老师在海南省法宣办、海南省司法厅、海南省教育厅、共青团海南省委共同主办的“海南省青少年法律知识电视竞赛”中荣获第一名,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普法办共同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法律竞赛”中获得小组第三名及全国优胜奖;王华燕在“海南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荣获第三名。
1)国际赛事荣誉;
2009年4月,我院关洪国老师在国际“城市之间”中国区总决赛获得金杯。,7月赴法国参加“城市之间”国际总决赛。
2)*荣誉;
1.2009年6月,我院宣传部部长、思政教学部主任蔡旭教授(原《海口晚报》总编辑)荣获中国晚报协会授予的“中国晚报杰出贡献奖”:
2.2009年10月,我院院长杨秀英副教授,在《中国当代领导决策与参考文献》编辑部组织的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成果评选活动中,其撰写的《民办高校需要好校长》论文荣获一等级;
3.2009年12月,我院余正老师与两名学生参加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普法办共同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法律竞赛”,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云南大学、湖南大学五个“211工程”重点高校组成的省、直辖市代表队竞赛,获得小组第三名及全国优胜奖。
3)1、2009年9月,我院库俊华老师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海南赛区比赛中,指导大一学生荣获海南省赛区第二等奖;
2、2009年9月,我院杨静老师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海南赛区比赛中,指导大一学生荣获海南赛区三等奖;
3、2009年11月,我院教工排球队在“海南省教育工会第五届直属基层工会教职工排球赛” 荣获“道德风尚奖”;
4、2009年11月,我院本科学士学位教师王华燕在“海南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荣获三等奖,超过了其它同类院校研究生教师水平;
5、2009年11月,我院余正老师在海南省法宣办、海南司法厅、海南省教育厅、共青团海南省委共同主办的“海南省青少年法律知识电视竞赛”中荣获全省第一名;
6、2009年12月29日,我院贾伟杰老师被评为“海南省2009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老师;
7、2010年1月,我院冯丽华老师在“海南省大学生作文比赛” 指导学生荣获三等奖,获指导教师奖;
8、2010年1月,我院王燕萍老师在“海南省大学生作文比赛”指导学生荣获一、二、三等奖,获指导教师奖;
9、2010年3月8日,我院院长杨秀英副教授被海南省妇联授予“海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一、西南政法大学在哪里 西南政法大学地址在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该校是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政法类高等学府,改革开放后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二、西南政法大学介绍
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二期入选高校。
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同年8月,经******政法委员会、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同年10月,成为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重庆市*学科建设高校。
历经近70年励精图治,学校恪守“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西政校训,坚持“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凝练出“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已形成以法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
学校现有沙坪坝校区、渝北校区和宝圣湖校区,占地面积共3000余亩。其中,渝北校区为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心,沙坪坝校区为继续教育和干部培训基地。
学校现设有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商学院(监察审计学院)、经济学院、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中国仲裁学院)等13个学院,并单独设置了国际教育学院,统筹管理来华留学生工作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院,统筹管理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设置了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统筹全校成人教育及干部培训工作。学校具有招收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港澳台侨联合招生、香港免试生、*保送生及自主招生资格。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3000余人。学校举办的“天伦杯”全国政法院校辩论友谊赛,是国内高校影响力较高的辩论赛事;学生辩论队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第八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创想青春——2010两岸四地高校世博辩论大赛”*、第二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模拟庭审竞赛*。学生创业团队先后获得重庆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金奖。校艺术团合唱团曾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世界合唱比赛银奖、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胜奖等多项殊荣。学生在排球、田径、篮球、武术、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全国比赛中也屡创佳绩。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包括第二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
学校现有法学、新闻传播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济法学科和诉讼法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设有25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6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项目。
近7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近30万,是全国培养法治专门人才最多的高校。曾任或现任国家首席、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的西政毕业生共计53位。在新一届国家机构主要领导中,毕业于西政的人数仅次于 北京大学 和 中国人民大学 。目前,有5位校友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3位校友任中共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60余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在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香港大学、*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法学院中,均有西政毕业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许多国内*高校的法学院院长都是西政毕业生。在中国法学会组织的七届共70位“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中,先后有18位西政校友入选,占比高达26%。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吉大白莲路162号 邮编:519015
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在201人的教职工中有特级教师、全国、省和市的骨干教师具有中高给以上职称者占上课教师的90%以上。他们都有着无私的敬业精神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过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教育信息化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校园千兆网的建成开通、教室多媒体平台的使用、每一位教师手提电脑的配备,使我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1000所电化教育实验基地”,为此2003年7月荣获广东省第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称号,这些都为学校的发展、学生成绩的提高插上了科学的翅膀。
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并达到了历史以来*成绩。高考升学率前三批(上省专线)均居于市属中学前列,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考入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公安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等第一批国内*高校。2004年高考成绩更成为我市高考的一大亮点,省第三批上线率97.3%,为全市第二名,第一批本科(重点)和第二批本科上线率均名列市直中学第二名。2004年中考我校初三(1)班刘静瑜同学以640分的优异成绩夺得珠海市中考状元,单科还有一个语文满分和两个数学满分。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了一百多个奖项,其中体育竞赛有两次三项国际*,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竞赛均获得了国家奖项。
为学生创设展示天赋与个性的舞台,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管乐团的组建为爱好音乐的同学提供了施展音乐才能的空间,校管乐团参加亚太地区管乐节获得了令人赞叹的好成绩,成为珠海市*秀的中学管乐团。排球是我校传统体育项目,校排球队多次代表珠海市参加省级比赛获得好的名次。“心扉文学社”获全国百家*校园文学和全国学生社团“希望之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