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的市级朗诵比赛,就像一场声音的狂欢派对,各路朗诵大神轮番上阵,直接把舞台变成了“听觉盛宴”现场。说实话,这次比赛真是让人忍不住想打call,嘴角都要笑出花来了~
内容上,大家也没让评委们失望,涵盖了从古典诗词到现代散文,从激情澎湃的抗战故事到温情脉脉的亲情叙述,这多样性简直像是杂技团,一会上高空走钢丝,一会下地玩杂耍,眼花缭乱但又不过火。要说哪儿最精彩?笔者私心觉得那段改编自李白的《将进酒》朗诵,全程带感儿,气势如虹,评委都忍不住跟着节奏敲桌子,仿佛回到了酒馆开怀畅饮。
说到舞台表现,不少选手都带了点“朋友圈神助攻”意味——手势比划得比《甄嬛传》里的宫斗还精彩,表情管理堪比职业演员,不少细节做得稳稳的,让人想立马点赞收藏。讲真,这种舞台颜值和技能双在线的,简直是朗诵届的“C位选手”代表。
再聊聊观众互动,比赛现场完全是一场有声有色的“声音握手会”。观众们不仅认认真真地听,还不时爆出“666”、“穿越了”的弹幕式欢呼。还有那波演员和观众间的小互动,简直就是“声入人心”的活体示范。看得出来,小伙伴们不仅仅是来凑热闹,是带着真感情真投入的,那氛围拉满了100分。
评委们的点评也是一大看点,刀子嘴豆腐心的高手们点评风格各有特色。有人嗲声嗲气夸得像讲甜品店菜单,有人雷厉风行,直击选手要害,不虚此行。点评里是不是能找包子?能!“这位选手的情感表达简直‘辣条一样劲道’,但略有‘掉链子’的地方还得加强”。场下选手们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有被逗笑,也有心领神会的暗自立flag。
技术层面也不可忽视,现场音响调控终于摆脱了“鸽子窝录音棚”的尴尬,声音清晰而有层次,偶尔小失误立刻被“现场救场小能手”完美化解,流畅度满分。毕竟,朗诵比赛可是“声音艺术的*展现”,音质不给力,简直就是出门甩脸子。
说起题材选取,这一次能看出选手们的创意满格,有人选了经典诗词,也有勇敢挑战冷门散文,甚至有个小哥朗诵了微博热文段,刷新了“朗诵范畴”的边界,着实勇敢到飞起。这也活生生说明了朗诵不再是老年人在公园“念经”专场,年轻人的脑洞和劲爆套路也能让传统艺术焕发新“声”活力。
话说回来,现场的紧张气氛和欢乐调皮并存,居然没有听到观众哄笑“误入相声会场”,这份稳住局面的功力,真是佩服佩服。选手们在紧要关头还能保持克制,显示了朗诵外表文静背后的硬气,就像把小龙虾夹得又熟又骚,不怕夹,还要味道够。
比赛间隙,后台花絮也颇有趣。有选手为了缓解压力,一脸认真地跟空气做对话,好像跟“虚拟评委”拼了一下气场,笑得连工作人员都忍不住围观合影。还有名场面是组委会紧急加水站,水瓶秒空,证明大家确实是“声若洪钟”,用力过猛确实需要能量补给。
最后一件趣事,评委席上的一位老师居然悄悄带了个小电风扇替代传统“点头神器”,每当听到打动心扉的朗诵段落,小电风扇就轻摇,像是在给选手“送去清凉”,这种微妙的互动让现场更添人情味。
这场市级朗诵比赛不仅仅是听觉盛宴,更像是年度*的“声音角色扮演”,每个选手都在舞台上给自己的人生脚本加码。说到底,比赛结束大家都是赢家——至少我的耳朵和笑点都大饱口福。要说它咋突然停下来?因为就像朗诵遇到破音,突然断了节奏,留点悬念,后面的故事你猜得到吗?